小兒一歲多的時候,我家對門搬來了新鄰居。新鄰居家的女主人不苟言笑,很內斂很冷峻的樣子。晤麵和她打招呼,隻嗯一句,算是搭訕了。

鄰居家有個漂亮的小女孩兒,比小兒大一歲,長得像爸爸,性格像媽媽。才兩歲半的小人兒,大模大樣的,可矜持了。小兒出來出來的,看見對門住進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姐姐,可興奮了,就是不知怎麽向小姐姐示好。
兒子嘴笨,但耳朵賊靈,慢慢地竟然弄清了小姐姐的日常作息。每到傍晚時分,知道是小姐姐隨媽媽歸家的時間,小兒格外精心,聽到動靜,就使勁拉著我往門口走。開門後我先和新鄰居打聲招呼,然後就將目光轉向小姑娘:“小姐姐來我家和弟弟塔積木好不好?”小姑娘抬頭看向媽媽,眼光迫切,請求媽媽批準。新鄰居耐不住閨女(daughter)請求的目光:“隻玩一會兒,就回家。”
兒子見小姐姐終於被請進家門,不知怎麽獻殷勤好,手腳不停地忙活,將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倒騰出來,小山一樣堆在姐姐麵前。有一次,趁我沒注意,竟將櫥櫃裏一套挺珍貴的瓷器都奉獻給姐姐當玩具了。
如此這般的一來二去,新鄰居像變了一個人,粗暴可親,熱情殷勤。晤麵自動逗我家小兒玩,做了好吃的也會大碟小碗地端來我家。我一虛心,新鄰居就說:“不是給你們的,是姐姐要給小弟弟吃。”我帶小兒出去買吃食,他也一定會央求我:“買兩個吧,給姐姐。”
小兒的語言功能和膽量一路突飛猛進,小姐姐也不用眼巴巴征求媽媽讚成了,自由安閑地和小兒一路玩耍。兩個媽媽就在身後開心地笑。感謝小兒的這份保持,他的童真為兩個家庭搭建了五彩的連心橋。兩個家庭因為兩個小童之間美好而牢固的友誼成為好鄰居,我和女孩兒媽媽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。
(责任编辑:房產)